言情文学 www.yqwx.net,汉祚高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蜀道天险,再险险不过人心。在德不在险,先秦名将吴起早作振聋发聩之言,但却往往不为世道所重。
旧年李特率领流民入蜀,途径剑阁时指点江山,颇有意气风发、雄心激昂之态,大概应该不会想到,这句话在未来不久之后,同样也会应在他的子孙身上。
这么说也有几分不准确,其实李特的直系子孙早在蜀道天险被攻破之前,便已经悉数死在了成国内讧之中。如今的汉主一系,早已经转成了李特之弟李骧一脉。
但无论血脉传承如何,最终结果都是类似。当大梁三路大军各迈险途而会师于成都平原之际,传承四十年的成汉国一如它的先辈,正式覆亡。
大概是蜀道天险给蜀人带来的心理优势实在太高,一旦蜀人发现这一优势不再,顽抗的斗志很快便告瓦解。
大梁王师出现在成都平原之后,再也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蜀军先后卸甲归降,汉主逃无可逃,只能在群臣陪同之下,素缟自缚、奉表载棺,于成都城南梁军大营前向汝南王沈云请降。
汝南王在诸将并众虎贲陪同之下,于辕门外接过汉主李势膝行奉上的请降国书,但却并没有如成汉群臣所设想那般,给予汉主李势什么礼遇安抚。
沈云抽出佩剑,剑刃搭在战战兢兢的李势头顶,虎目环视一周后最终落在面前跪拜的李势身上,朗声说道:“尔曹夷丑,礼章不习,趁乱挑衅,窃我巴蜀,无怀中国存身之惠,反恃奸勇偷符僭命,乱邦害国,奴役黎民!大梁天子君恩浩荡,未尝无有仁念纵容,允尔改图归义,长恶不悛,自救犹可?王师临此,城下陈兵,尔曹贼主乱臣,不拜于仁而伏于威,曝此丑态,可称遂愿?”
听到这恶意满满且充满讥诮的话,成汉君臣俱都面若死灰,心中纵有激怒,但见周遭大梁王师连营几十里,甲兵之盛摧人心魄,一时间也都不敢发声反驳。诚如沈云所言,他们君臣固执,一直等到王师大军将成都团团围住,才死心出降,本来就应该预料到会自取其辱。
一场受降之后,成汉君臣俱为王师监押,之后汝南王便率大军正式进入了成都城,传檄巴蜀各方正式宣告成汉的灭亡。
此时纵然还有什么成汉孤直忠孽负隅顽抗,在得知国主李势已经在成都请降之后,也都纷纷放弃了抵抗,前往大梁汝南王所划定的受降区域缴械投降。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五代后蜀国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所著《述国亡诗》于后世流传颇广,但十四万人齐解甲是真,更无一个是男儿则未必,这首诗其实挺王八蛋的。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你两口子深宫奢靡、没羞没臊,闹得天下皆知,亡国之际推不知?你不知谁又知?那些远在戎途、不知成都宫门几开的征士难道就知?
亡国之际,孟昶曾经感慨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我东向放一箭。但其实他最大悲哀还不在于此,专宠贱婢十数载,帷内清白不能得,这才是他最值得耻笑的地方。
花蕊夫人因此述亡一诗,于后世多受文人舔狗称颂,言其巾帼豪迈,见笑男儿。但其实说穿了,不过一个贪生怕死、不能全节的丑劣妇人罢了。
孟昶即便负于天下,不曾负此一人,即便不能手提三尺长剑上阵杀敌,难道不能半丈白绫自悬梁端?
贪生怕死,人之常情,这个妇人大凡有一二贞烈,回顾享恩之厚,也该稍念孟昶死后妻妾名节不污。本身已经不能全节于此,哪里来的脸去耻笑那十四万人无一男儿?论及享恩深厚,只怕十四万人不敌此一身!
对于大梁朝廷而言,平蜀是笃定之事,事后如何尽量保全蜀地元气,并尽快让蜀地归治,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基本原则就是一罪两惩、杀恶保民。
汝南王进入成都之后,随着巴蜀各地次第归降,连发数檄告示境中,一再重申汉主李势的巴氐身份。
这一点其实很有必要,民众们接受消息的途径其实非常有限且滞后,甚至在王师整编巴蜀降人的时候,有许多兵卒甚至反问汉主何以姓李而不姓刘?他们居然以为自己还在为蜀汉而战!
这在资讯发达的后世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时下却不是什么新鲜事。汉主大概也乐得民众们保持这种误解,哪怕是在成都平原左近,仍然不乏民众根本不知李氏国主竟然是巴氐身份。
王师一再申明李氏巴氐身份,自然不是心存善念,随着巴蜀之间成汉甲士基本受降完毕,接下来汝南王便公布了一桩令人震惊的军令:于成都城外,就地斩杀汉主李势!
此令一出,成都城内不免哗然。虽然成汉君臣也知他们直到兵临城下才肯出降,肯定不会得于什么优待,但也没有想到大梁王师竟然如此决绝,直接在成都便要杀掉他们的国主!
但在王师一方面看来,这却是再正常不过,区区一个汉主李势,较之羯主石虎如何?就连石虎被擒之后,都是在信都城直接处以脔割极刑!
王师大义,旨在再造诸夏,汉主李势以胡虏之身、窃符僭命,称制于诸夏之地,其罪应诛,罪不可赦!这是大梁所以兴创,王师所以举义之根本所在,绝对不容更改!
尽管王师此前已经做出许多铺垫,但当真正斩杀汉主李势之际,巴蜀之间还是不乏动荡。
但这对王师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此时三路王师、五万精锐之众毕集成都平原,后续汉中与荆州仍在源源不断增军,一旦各部悉数到位,巴蜀所集王师军众将有十万大军。
而这十万大军在蜀地局势还未彻底平复之前,是不会撤离蜀中的,巴蜀这些当地豪强,那真是不怕死就使劲跳!
汉主李势被收斩之后,野中虽然略有喧扰,但也仅仅只是止于言辞,纵然有人心怀不忿,也都不敢直付刀兵。
其实跟河北方面穷追不舍、要将石赵宗室余孽赶尽杀绝相比,王师对于成汉李氏还是不乏宽容的。这也是因为李氏虽然称制蜀中,但作孽较之石赵还是稍轻,所以在杀掉汉主李势之后,对于成汉其余宗室人物也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押赴天中献捷、以罪户安置。
当然,此时的李氏宗属其实也没有剩下多少人了。汉主李势首恶被斩,皇太弟李广则早在毛宝冲破巴山阻挠后围打阆中,便死在了阆中城下。李势并无子嗣,兼之兄弟单薄,至于原本李特一脉,早在内斗中被诛杀殆尽。
一罪两惩,汉主李势首恶伏诛,至于其他成汉重臣元老们同样需要押赴天中论罪。李势之死虽然在情感上让他们有些无法接受,但理智上其实也是给他们一些安慰。
大梁姿态咄咄逼人,连汉主都说杀就杀,要杀他们则更加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此际留他们一命而送往天中,虽然前途仍是未卜,但应该能够保全性命,否则也无须如此大费周章的再将他们送往天中。
也正因此,李势之死虽然给巴蜀局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震荡,但这些成汉遗老们也并没有完全失去希望、铤而走险的再作搏命,而是乖乖听从王师安排,踏上前往天中的路途。
这当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成汉国丞相范贲。范贲是蜀中大天师范长生的儿子,基本上也继承了其父的势位与名望,在蜀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成汉国上层内斗不止,但范贲却能始终荣宠不减,在其父死后被成主李雄任为丞相后始终没有什么改变。以至于当李寿改元称汉之后,有心撤... -->>
蜀道天险,再险险不过人心。在德不在险,先秦名将吴起早作振聋发聩之言,但却往往不为世道所重。
旧年李特率领流民入蜀,途径剑阁时指点江山,颇有意气风发、雄心激昂之态,大概应该不会想到,这句话在未来不久之后,同样也会应在他的子孙身上。
这么说也有几分不准确,其实李特的直系子孙早在蜀道天险被攻破之前,便已经悉数死在了成国内讧之中。如今的汉主一系,早已经转成了李特之弟李骧一脉。
但无论血脉传承如何,最终结果都是类似。当大梁三路大军各迈险途而会师于成都平原之际,传承四十年的成汉国一如它的先辈,正式覆亡。
大概是蜀道天险给蜀人带来的心理优势实在太高,一旦蜀人发现这一优势不再,顽抗的斗志很快便告瓦解。
大梁王师出现在成都平原之后,再也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蜀军先后卸甲归降,汉主逃无可逃,只能在群臣陪同之下,素缟自缚、奉表载棺,于成都城南梁军大营前向汝南王沈云请降。
汝南王在诸将并众虎贲陪同之下,于辕门外接过汉主李势膝行奉上的请降国书,但却并没有如成汉群臣所设想那般,给予汉主李势什么礼遇安抚。
沈云抽出佩剑,剑刃搭在战战兢兢的李势头顶,虎目环视一周后最终落在面前跪拜的李势身上,朗声说道:“尔曹夷丑,礼章不习,趁乱挑衅,窃我巴蜀,无怀中国存身之惠,反恃奸勇偷符僭命,乱邦害国,奴役黎民!大梁天子君恩浩荡,未尝无有仁念纵容,允尔改图归义,长恶不悛,自救犹可?王师临此,城下陈兵,尔曹贼主乱臣,不拜于仁而伏于威,曝此丑态,可称遂愿?”
听到这恶意满满且充满讥诮的话,成汉君臣俱都面若死灰,心中纵有激怒,但见周遭大梁王师连营几十里,甲兵之盛摧人心魄,一时间也都不敢发声反驳。诚如沈云所言,他们君臣固执,一直等到王师大军将成都团团围住,才死心出降,本来就应该预料到会自取其辱。
一场受降之后,成汉君臣俱为王师监押,之后汝南王便率大军正式进入了成都城,传檄巴蜀各方正式宣告成汉的灭亡。
此时纵然还有什么成汉孤直忠孽负隅顽抗,在得知国主李势已经在成都请降之后,也都纷纷放弃了抵抗,前往大梁汝南王所划定的受降区域缴械投降。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五代后蜀国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所著《述国亡诗》于后世流传颇广,但十四万人齐解甲是真,更无一个是男儿则未必,这首诗其实挺王八蛋的。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你两口子深宫奢靡、没羞没臊,闹得天下皆知,亡国之际推不知?你不知谁又知?那些远在戎途、不知成都宫门几开的征士难道就知?
亡国之际,孟昶曾经感慨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我东向放一箭。但其实他最大悲哀还不在于此,专宠贱婢十数载,帷内清白不能得,这才是他最值得耻笑的地方。
花蕊夫人因此述亡一诗,于后世多受文人舔狗称颂,言其巾帼豪迈,见笑男儿。但其实说穿了,不过一个贪生怕死、不能全节的丑劣妇人罢了。
孟昶即便负于天下,不曾负此一人,即便不能手提三尺长剑上阵杀敌,难道不能半丈白绫自悬梁端?
贪生怕死,人之常情,这个妇人大凡有一二贞烈,回顾享恩之厚,也该稍念孟昶死后妻妾名节不污。本身已经不能全节于此,哪里来的脸去耻笑那十四万人无一男儿?论及享恩深厚,只怕十四万人不敌此一身!
对于大梁朝廷而言,平蜀是笃定之事,事后如何尽量保全蜀地元气,并尽快让蜀地归治,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基本原则就是一罪两惩、杀恶保民。
汝南王进入成都之后,随着巴蜀各地次第归降,连发数檄告示境中,一再重申汉主李势的巴氐身份。
这一点其实很有必要,民众们接受消息的途径其实非常有限且滞后,甚至在王师整编巴蜀降人的时候,有许多兵卒甚至反问汉主何以姓李而不姓刘?他们居然以为自己还在为蜀汉而战!
这在资讯发达的后世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时下却不是什么新鲜事。汉主大概也乐得民众们保持这种误解,哪怕是在成都平原左近,仍然不乏民众根本不知李氏国主竟然是巴氐身份。
王师一再申明李氏巴氐身份,自然不是心存善念,随着巴蜀之间成汉甲士基本受降完毕,接下来汝南王便公布了一桩令人震惊的军令:于成都城外,就地斩杀汉主李势!
此令一出,成都城内不免哗然。虽然成汉君臣也知他们直到兵临城下才肯出降,肯定不会得于什么优待,但也没有想到大梁王师竟然如此决绝,直接在成都便要杀掉他们的国主!
但在王师一方面看来,这却是再正常不过,区区一个汉主李势,较之羯主石虎如何?就连石虎被擒之后,都是在信都城直接处以脔割极刑!
王师大义,旨在再造诸夏,汉主李势以胡虏之身、窃符僭命,称制于诸夏之地,其罪应诛,罪不可赦!这是大梁所以兴创,王师所以举义之根本所在,绝对不容更改!
尽管王师此前已经做出许多铺垫,但当真正斩杀汉主李势之际,巴蜀之间还是不乏动荡。
但这对王师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此时三路王师、五万精锐之众毕集成都平原,后续汉中与荆州仍在源源不断增军,一旦各部悉数到位,巴蜀所集王师军众将有十万大军。
而这十万大军在蜀地局势还未彻底平复之前,是不会撤离蜀中的,巴蜀这些当地豪强,那真是不怕死就使劲跳!
汉主李势被收斩之后,野中虽然略有喧扰,但也仅仅只是止于言辞,纵然有人心怀不忿,也都不敢直付刀兵。
其实跟河北方面穷追不舍、要将石赵宗室余孽赶尽杀绝相比,王师对于成汉李氏还是不乏宽容的。这也是因为李氏虽然称制蜀中,但作孽较之石赵还是稍轻,所以在杀掉汉主李势之后,对于成汉其余宗室人物也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押赴天中献捷、以罪户安置。
当然,此时的李氏宗属其实也没有剩下多少人了。汉主李势首恶被斩,皇太弟李广则早在毛宝冲破巴山阻挠后围打阆中,便死在了阆中城下。李势并无子嗣,兼之兄弟单薄,至于原本李特一脉,早在内斗中被诛杀殆尽。
一罪两惩,汉主李势首恶伏诛,至于其他成汉重臣元老们同样需要押赴天中论罪。李势之死虽然在情感上让他们有些无法接受,但理智上其实也是给他们一些安慰。
大梁姿态咄咄逼人,连汉主都说杀就杀,要杀他们则更加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此际留他们一命而送往天中,虽然前途仍是未卜,但应该能够保全性命,否则也无须如此大费周章的再将他们送往天中。
也正因此,李势之死虽然给巴蜀局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震荡,但这些成汉遗老们也并没有完全失去希望、铤而走险的再作搏命,而是乖乖听从王师安排,踏上前往天中的路途。
这当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成汉国丞相范贲。范贲是蜀中大天师范长生的儿子,基本上也继承了其父的势位与名望,在蜀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成汉国上层内斗不止,但范贲却能始终荣宠不减,在其父死后被成主李雄任为丞相后始终没有什么改变。以至于当李寿改元称汉之后,有心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