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推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秘对许仪后的敬佩可不是表面客套,虽然许仪后旅居日本,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爱国者。
李秘不是历史学者,没能从后世的历史书籍之中了解到这些,但从程北斗的口中了解许仪后的义举,更加的直观,给他的触动和震撼更大。
许仪后被倭寇掳掠到日本九洲萨摩国,因为救了岛津义弘的儿子,成为了岛津家的“御医”,留在宫廷之中,甚至已经娶妻生子,深得岛津义弘的喜爱和重用。
他可不是寻常医者,他自幼聪明好学,屡试不第也只是运气不佳罢了,又在广州、南京等沿海一带行医多年,见闻广博,颇有底蕴,谈吐非凡,到了岛津眼中,简直就是全才。
因为他是被倭寇掳掠的,所以他一直痛恨倭寇,早几年便向岛津义久陈述倭寇之害,岛津义久果真诛杀了倭寇头子陈和吾与钱少峰等十余人,为大明朝东南沿海的百姓除掉了好些祸害。
岛津义弘虽然拥有萨摩藩最强武士团,岛津三兄弟也是威名远播,但很多时候都询问许仪后的计策,可以说将许仪后视为最心腹的亲信。
许仪后可以说非常符合李秘对于中国人的那种民族韧性的想象,中国人就像一颗颗顽强的草种,坚韧不屈,即便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快就能够扎根下来,开枝散叶,而后凝聚人群,团结在一起,扩大影响。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中国人流落在外,便渐渐融合那个地方的人种,统治那片地方,让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在那片陌生土地上生根发芽,得到发扬和传承。
许仪后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孤身一人,却能够活得很好,得到倭奴们的尊敬,最后以藩士的身份获得了萨摩藩四百多石的封地。
所以李秘对许仪后的敬意,可不仅仅只是朝廷对一个民间义士的嘉奖和慰问。
李秘表现出来的敬意,也使得许仪后心头温暖,毕竟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终于能够得到朝廷的回应和肯定,许仪后也就感到欣慰了。
尤其是李秘贴心地准备了这份见面礼,更是让许仪后感到非常的心动。
他已经成亲生子,岛津义弘对他很是优待,从未短缺用度,萨摩藩无论是大名还是武士,或许寻常贵族,对他都非常的尊敬。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满足于现状,即便没有回归故里,也能够安享下半生,可直到李秘一声回乡的呼唤,他才意识到,自己骨子深处,仍旧是个大明人,仍旧渴望着回到故土!
“李大人,听说沈惟敬回去请示皇帝陛下,要议和停战了?”
这是非常机密的事,但李秘选择相信许仪后,因为他知道,如果许仪后已经变节,就绝不会做出这么多义举,所以他也没有隐瞒。
“我大明百多年来从未有过议和之举,宁可站着战死,也绝不跪着苟活,更从未有过低头的例子,这场战事虽然是侵略朝鲜,但丰臣秀吉从一开始就叫嚣要入侵大明,朝鲜只是跳板,皇帝陛下是不可能忍让的!”
李秘所言也并无夸大,史料上的记载,第一次壬辰之战之所以会以议和结束,是因为沈惟敬从中搅局,两头行骗,跟丰臣秀吉说的是,万历皇帝答应了所有条件,要封他为日本国王,还要把大明公主嫁到他丰臣秀吉这边来,要把平壤以南都划分给日本,丰臣秀吉张狂到并不接受册封。
而到了万历这边,沈惟敬又说,日本人被打怕了,已经要收兵了,当时是大雪封天,日本人粮草不济,确实是要收兵,但绝不是被打怕了。
沈惟敬就好说歹说,让万历皇帝册封丰臣秀吉为国王,日本方面 要接受大明作为宗主国,要过来赔罪,要进献朝贡之礼等等。
总之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奸商,是将万历皇帝和丰臣秀吉骗得团团转,也算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他有多厉害,智慧和口才是有的,但沈惟敬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通讯手段和方式有限,而且时间上也有很大的延迟,沟通无法做到更好。
不过李秘却横插一脚,彻底盖过了沈惟敬的锋芒,夺了沈惟敬的主掌权,眼下的局势可以说在李秘的掌控之中,便是沈惟敬回去请示,也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
李秘此时道出实情来,许仪后也很是激动,因为他作为一个大明人,心中满是骄傲和自豪,在军营中听说大明使者要来议和,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如今听到李秘说出真相,总算放心了,因为国家没有让他失望!
“李大人想让我做甚么?”许仪后自然知道,李秘身为使者,乔装改扮,又谎称谈论医疾,冒险过来看他,绝不仅仅只是过来看望他。
许仪后有这等觉悟,李秘也不赘言,开门见山道:“不瞒许义士,我已经从中挑拨,让小西行长和前田利家等结盟,对抗丰臣秀吉,但我也清楚,想让他们推翻丰臣秀吉是不太可能的,他们只是想做个姿态,从丰臣秀吉处得到更多利益罢了……”
&nb... -->>
李秘对许仪后的敬佩可不是表面客套,虽然许仪后旅居日本,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爱国者。
李秘不是历史学者,没能从后世的历史书籍之中了解到这些,但从程北斗的口中了解许仪后的义举,更加的直观,给他的触动和震撼更大。
许仪后被倭寇掳掠到日本九洲萨摩国,因为救了岛津义弘的儿子,成为了岛津家的“御医”,留在宫廷之中,甚至已经娶妻生子,深得岛津义弘的喜爱和重用。
他可不是寻常医者,他自幼聪明好学,屡试不第也只是运气不佳罢了,又在广州、南京等沿海一带行医多年,见闻广博,颇有底蕴,谈吐非凡,到了岛津眼中,简直就是全才。
因为他是被倭寇掳掠的,所以他一直痛恨倭寇,早几年便向岛津义久陈述倭寇之害,岛津义久果真诛杀了倭寇头子陈和吾与钱少峰等十余人,为大明朝东南沿海的百姓除掉了好些祸害。
岛津义弘虽然拥有萨摩藩最强武士团,岛津三兄弟也是威名远播,但很多时候都询问许仪后的计策,可以说将许仪后视为最心腹的亲信。
许仪后可以说非常符合李秘对于中国人的那种民族韧性的想象,中国人就像一颗颗顽强的草种,坚韧不屈,即便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快就能够扎根下来,开枝散叶,而后凝聚人群,团结在一起,扩大影响。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中国人流落在外,便渐渐融合那个地方的人种,统治那片地方,让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在那片陌生土地上生根发芽,得到发扬和传承。
许仪后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孤身一人,却能够活得很好,得到倭奴们的尊敬,最后以藩士的身份获得了萨摩藩四百多石的封地。
所以李秘对许仪后的敬意,可不仅仅只是朝廷对一个民间义士的嘉奖和慰问。
李秘表现出来的敬意,也使得许仪后心头温暖,毕竟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终于能够得到朝廷的回应和肯定,许仪后也就感到欣慰了。
尤其是李秘贴心地准备了这份见面礼,更是让许仪后感到非常的心动。
他已经成亲生子,岛津义弘对他很是优待,从未短缺用度,萨摩藩无论是大名还是武士,或许寻常贵族,对他都非常的尊敬。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满足于现状,即便没有回归故里,也能够安享下半生,可直到李秘一声回乡的呼唤,他才意识到,自己骨子深处,仍旧是个大明人,仍旧渴望着回到故土!
“李大人,听说沈惟敬回去请示皇帝陛下,要议和停战了?”
这是非常机密的事,但李秘选择相信许仪后,因为他知道,如果许仪后已经变节,就绝不会做出这么多义举,所以他也没有隐瞒。
“我大明百多年来从未有过议和之举,宁可站着战死,也绝不跪着苟活,更从未有过低头的例子,这场战事虽然是侵略朝鲜,但丰臣秀吉从一开始就叫嚣要入侵大明,朝鲜只是跳板,皇帝陛下是不可能忍让的!”
李秘所言也并无夸大,史料上的记载,第一次壬辰之战之所以会以议和结束,是因为沈惟敬从中搅局,两头行骗,跟丰臣秀吉说的是,万历皇帝答应了所有条件,要封他为日本国王,还要把大明公主嫁到他丰臣秀吉这边来,要把平壤以南都划分给日本,丰臣秀吉张狂到并不接受册封。
而到了万历这边,沈惟敬又说,日本人被打怕了,已经要收兵了,当时是大雪封天,日本人粮草不济,确实是要收兵,但绝不是被打怕了。
沈惟敬就好说歹说,让万历皇帝册封丰臣秀吉为国王,日本方面 要接受大明作为宗主国,要过来赔罪,要进献朝贡之礼等等。
总之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奸商,是将万历皇帝和丰臣秀吉骗得团团转,也算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他有多厉害,智慧和口才是有的,但沈惟敬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通讯手段和方式有限,而且时间上也有很大的延迟,沟通无法做到更好。
不过李秘却横插一脚,彻底盖过了沈惟敬的锋芒,夺了沈惟敬的主掌权,眼下的局势可以说在李秘的掌控之中,便是沈惟敬回去请示,也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
李秘此时道出实情来,许仪后也很是激动,因为他作为一个大明人,心中满是骄傲和自豪,在军营中听说大明使者要来议和,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如今听到李秘说出真相,总算放心了,因为国家没有让他失望!
“李大人想让我做甚么?”许仪后自然知道,李秘身为使者,乔装改扮,又谎称谈论医疾,冒险过来看他,绝不仅仅只是过来看望他。
许仪后有这等觉悟,李秘也不赘言,开门见山道:“不瞒许义士,我已经从中挑拨,让小西行长和前田利家等结盟,对抗丰臣秀吉,但我也清楚,想让他们推翻丰臣秀吉是不太可能的,他们只是想做个姿态,从丰臣秀吉处得到更多利益罢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