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山渐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许清休了几天假,又得开始上朝了,现在朝中事情千头万绪,几十万党项人要迁往荆湖南路安置,二十万清唐羌要迁往陕西四路安置,还有十几万黄头回鹘也要打散安置!除此之外,各地官府要给失地的百姓记名造册,然后分批迁往河套青唐等地。
还有巨额的战争红利需要转化,牛羊需要发卖,各种土地需要重新划分,包括房子、商铺、作坊等等,都需要及早处理,更重要的一点是派遣官员,一下子多了三分之一的国土,虽然这些地方不象内地一样人口密集,城池林立,但也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员,及学馆的教授等等。[bsp; 这些新拓之土若不能迅速消化,几年内反而会成为大宋沉重的负担。
第日天章阁里,朝廷重臣齐聚此间,紧锣密鼓地商议着这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无疑是派遣官员,迁民可以慢点,但没有官员先期去管理,一切事情无从谈起。
战争刚平息,就曾抽调过一派官员过去,但这远远不够,尤其这些地方战乱初平,更虽然加强管理,但许清的意思是,新拓国土的官员当以精简为要,不然现在为了迅速开展工作,调了大量的官员过去,将来事情一但走上正轨,用不着那么多官员时,再想裁撤可就难了。
这种情况下,那就需要要派一批精干的官员过去才行,既不会造成太多冗员,又能有效的把这些新国土管理起来。
那么怎么确定派去的官员是否精干呢?许清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陛下,臣认为,除了各路主官由陛下选任或各位枢相推举外,其它的官员全部参加一次时策考试,从中选拔出一批务实能干的官员,以便能对新并国土有效管理起来!”
许清这个提议没什么不好,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家伙先靠边站吧,而且许清这也是在试水,若是有了这次成例,那么今后国内全面开展政绩考核便有了依据。
现在的官员不管你政绩如何,只要不犯大错,磨够了资历都能升迁,这使得有一些能力的官员,也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里,安于现状,整个大宋官场死气沉沉,办事没有一点紧迫感。
官场上流传着一个所谓的至理名言:不做事,才不会犯错!
这被大宋官员奉为做官的准则,因为只要不犯错,就有升迁的机会,大伙都这样,偶然有个比较勤奋、想多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官员,反而被人看成异类,普遍为官场所不容!
范仲淹第一个就出来支持,他的革新十策中,政绩考核本就是其中一条,许清在这个时候把这条拿出来试水,可谓正合他的心思。
“陛下,目前地方官员总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为官,国内行政已经有它运行的规律,这样做一时不会出大问题,但新开之土战乱方定,若是派遣的官员也抱着这样的心里,那必定给迁去的百姓造成可怕的灾难,民无以为安,政无以通行,新开之土难以恢复生产,朝廷会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陛下,官员考核势在必行!”
范仲淹只要认为有理,从来都是据理力争,这会儿说得斩钉截铁,仿佛谁若站出来反对,就要与谁战到底一般。
第二个支持的是包丞,他一直在地方为官,知道这些官场弊端,同时他是一个正直为民的人,支持这样的举措也就理所当然了。
贾昌朝等人没说话,倒是杜衍先说道:“陛下,对派遣出去的官员进行考核倒不是不好,不过这也有难处,目前这些新开之土是一刻也等不得,若让抽调的官员进京考核,这总得拖延一段时间,如此一来,所有的工作都会被拖延下来,对新开之土的快速稳定同样不利,所以臣以为,考核之议虽好,却不合时宜。”
开头很重要,一但开头没把握好,以后就会一再的将就,所以杜衍说得虽然也有道理,但许清却不想因此将就。
“陛下,臣的意思是,由前期派去的主官坐镇后,军队先行协助管理,各位枢相,目前河套、河湟、河西这些地区仍然非常纷乱,也必须有军队强势的压制,才能把局面稳定下来,所以臣以为,暂时由军队协助主官管理着没什么不好,这样一来,官员考核的时间就有了!否则对派遣的官员没有摸底,不知能力如何,派去后反而会坏事。”
对许清又提出军管这一套,贾昌朝等人很不以为然,纷纷出言反对,但事实上许清当初在襄州这么干过,而且成效显著,襄州的自救工作在军管下迅速开展了起来,他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好处,只是他们不想军队过多插手政务,这样的先河一开,怕今后一发不可收拾。
许清再次进言道:“陛下,这只是暂时的,而且军队是置于当地主官的调派之下,并不是说军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一但官员考核完毕,调... -->>
许清休了几天假,又得开始上朝了,现在朝中事情千头万绪,几十万党项人要迁往荆湖南路安置,二十万清唐羌要迁往陕西四路安置,还有十几万黄头回鹘也要打散安置!除此之外,各地官府要给失地的百姓记名造册,然后分批迁往河套青唐等地。
还有巨额的战争红利需要转化,牛羊需要发卖,各种土地需要重新划分,包括房子、商铺、作坊等等,都需要及早处理,更重要的一点是派遣官员,一下子多了三分之一的国土,虽然这些地方不象内地一样人口密集,城池林立,但也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员,及学馆的教授等等。[bsp; 这些新拓之土若不能迅速消化,几年内反而会成为大宋沉重的负担。
第日天章阁里,朝廷重臣齐聚此间,紧锣密鼓地商议着这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无疑是派遣官员,迁民可以慢点,但没有官员先期去管理,一切事情无从谈起。
战争刚平息,就曾抽调过一派官员过去,但这远远不够,尤其这些地方战乱初平,更虽然加强管理,但许清的意思是,新拓国土的官员当以精简为要,不然现在为了迅速开展工作,调了大量的官员过去,将来事情一但走上正轨,用不着那么多官员时,再想裁撤可就难了。
这种情况下,那就需要要派一批精干的官员过去才行,既不会造成太多冗员,又能有效的把这些新国土管理起来。
那么怎么确定派去的官员是否精干呢?许清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陛下,臣认为,除了各路主官由陛下选任或各位枢相推举外,其它的官员全部参加一次时策考试,从中选拔出一批务实能干的官员,以便能对新并国土有效管理起来!”
许清这个提议没什么不好,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家伙先靠边站吧,而且许清这也是在试水,若是有了这次成例,那么今后国内全面开展政绩考核便有了依据。
现在的官员不管你政绩如何,只要不犯大错,磨够了资历都能升迁,这使得有一些能力的官员,也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里,安于现状,整个大宋官场死气沉沉,办事没有一点紧迫感。
官场上流传着一个所谓的至理名言:不做事,才不会犯错!
这被大宋官员奉为做官的准则,因为只要不犯错,就有升迁的机会,大伙都这样,偶然有个比较勤奋、想多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官员,反而被人看成异类,普遍为官场所不容!
范仲淹第一个就出来支持,他的革新十策中,政绩考核本就是其中一条,许清在这个时候把这条拿出来试水,可谓正合他的心思。
“陛下,目前地方官员总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为官,国内行政已经有它运行的规律,这样做一时不会出大问题,但新开之土战乱方定,若是派遣的官员也抱着这样的心里,那必定给迁去的百姓造成可怕的灾难,民无以为安,政无以通行,新开之土难以恢复生产,朝廷会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陛下,官员考核势在必行!”
范仲淹只要认为有理,从来都是据理力争,这会儿说得斩钉截铁,仿佛谁若站出来反对,就要与谁战到底一般。
第二个支持的是包丞,他一直在地方为官,知道这些官场弊端,同时他是一个正直为民的人,支持这样的举措也就理所当然了。
贾昌朝等人没说话,倒是杜衍先说道:“陛下,对派遣出去的官员进行考核倒不是不好,不过这也有难处,目前这些新开之土是一刻也等不得,若让抽调的官员进京考核,这总得拖延一段时间,如此一来,所有的工作都会被拖延下来,对新开之土的快速稳定同样不利,所以臣以为,考核之议虽好,却不合时宜。”
开头很重要,一但开头没把握好,以后就会一再的将就,所以杜衍说得虽然也有道理,但许清却不想因此将就。
“陛下,臣的意思是,由前期派去的主官坐镇后,军队先行协助管理,各位枢相,目前河套、河湟、河西这些地区仍然非常纷乱,也必须有军队强势的压制,才能把局面稳定下来,所以臣以为,暂时由军队协助主官管理着没什么不好,这样一来,官员考核的时间就有了!否则对派遣的官员没有摸底,不知能力如何,派去后反而会坏事。”
对许清又提出军管这一套,贾昌朝等人很不以为然,纷纷出言反对,但事实上许清当初在襄州这么干过,而且成效显著,襄州的自救工作在军管下迅速开展了起来,他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好处,只是他们不想军队过多插手政务,这样的先河一开,怕今后一发不可收拾。
许清再次进言道:“陛下,这只是暂时的,而且军队是置于当地主官的调派之下,并不是说军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一但官员考核完毕,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