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宋扬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顼在上京翘首以盼之时,王安石等人也已经出发了,带着汴京五十六万官员、军队和百姓,顺着汴河漕运水道一路南下。
汴河之上已经不能用千帆来形容这次迁都的壮举,整条汴河水道上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禁止任何船只驶入,现在却是整条汴河水道上都是船只。
迁都船队从汴京出发,顺着汴河一路南下,途经陈留、襄邑、应天府、永城、宿州、灵壁、盱眙七座大城市,然后从盱眙入隋唐大运河,途经淮阴、楚州、高邮、扬州四座大城,最后从瓜州进入长江,往东达到长江口,折向进入松江,中途进入黄浦江,到达上京。
这条水道长期以来的作用就是把东南的钱粮输送到汴京,维持汴京的虚假繁荣。
此时,王安石与司马光等人都站在船头,望着一路浩浩荡荡的船队,望着一路上因为这条水道而兴起的大城市。
“君实还是担心官家再开边事?”王安石问道。
“不全是官家那边,你不是说职方司最近传来北辽军队大规模调动的消息吗?”司马光担忧地说道。
见王安石一脸忧郁不再说话,司马光摇头叹息道:“如今大宋严重缺粮,官家还是坚持要拓展海外,设立金州,需要供应十万人的口粮还可以从流求调拨,这也就算了。可是,官家还要西征印度,攻打朱罗国,说好只派一万水师过去支援三佛齐就可以了。官家却硬是抽调了五万远征军,五万保甲军,要去扩大凌牙州,这里又是十万人的口粮。如果北辽乘机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古代,一旦出现粮荒,伴随而来的一定是兵灾。所谓兵灾,就是为了抢粮食。中国历朝历代,治乱循环,其实都是农业的脆弱性导致的。
精耕细作下的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农业又是非常不稳定的基本上靠天吃饭的产业。许多王朝差不多都是被天灾所毁灭的,旱蝗水震,是农业国家的杀手。
旱灾、蝗灾、水灾、地震,这四大杀手,一旦露出獠牙,那么粮食就会歉收,在精耕细作农业下增长起来的人口就会面临毁灭性打击。大量人口将死于饥荒!随后是为了夺取粮食而爆发的兵灾,兵灾一起,十室九空!
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就缔造了一个半亿帝国,汉朝人口达到了五千万。而汉武帝一朝前期,汉朝的版图还不包括广大的南方地区。可是,直到现在大宋开发了南方地区,大宋的人口也不过八千万。
汉朝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与宋朝相对比,那么阻扰大宋人口暴增的原因在那里?还是农业的脆弱性。
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七千万。隋朝大乱,人口锐减,在唐朝初立时,只有一千五百万。唐朝末年,人口规模达到六千万,还没有超过隋朝末年的水平。然而,历经五代之乱,当宋朝定鼎天下时,人口锐减到三千万,这还是因为五代之时,南方人口仍然保持着一定增长。
到现在,大宋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人口才上涨到八千万。人口增长是缓慢的,而要锐减只需要一次天灾,只需要一次兵灾。中国的治乱循环的根源就在这里。
很多人认为中国治乱循环的根源在于人地矛盾,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比如,现在的大宋,东南人口最多,人平均土地面积最少,但是东南却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反而能够接济汴京,生产出大量的商品粮。同时,也使得工商业更加繁荣。
而湖广地区和西南山区,人烟稀少,人平均土地面积最大,但是因为人口太少,无法做到精耕细作,而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导致粮食产量极低。
但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不高。成本高额加上收回成本的时间太长,修建水道驰道,迁徙人口开发,都是需要十分丰富的储备才能进行的。要开发一个地区,必须要运粮过去,作为开发的物资基础,然而,交通不便,运粮消耗太大,本来就不多的粮食储备大部分消耗在了运输途中。开荒就和打仗一般,是极其消耗钱粮的。
大宋本来极为富有,储备丰厚,但也被赵顼的大迁徙大开发折腾得差不多了,就连民间的最后一点潜力都被榨干了。
如果赵顼不是穿越为帝,并且控制了军队,这样的大移民大开发是不可能完成的。由此可见,人地矛盾是局部的,是相对的。脆弱的农业才是根源,交通不便才是根源。
“这也没有办法,官家毕竟太年轻了,我们只能竭尽所能为官家补漏洞了。其实,官家也有他的考虑。官家的眼界远比我们要远得多,我们总是忤逆官家也不好。皇权与相权之争,自唐起就越演越烈,朝堂之上的倾轧,受苦的还是底层百姓,但愿这次大选是一个终结点。”王安石安慰道。
“职方司的密报说,官家派出的十万印度远征军,没有向广东路各州要一粒粮食。”军部尚书熊本说道。
“哦,看来官家又是和上次一样,拿军备从交趾换粮食了。这样也好。”司马光心里也平静了一些。
从赵顼命令远征军从交趾换粮食,司马光知道了赵... -->>
赵顼在上京翘首以盼之时,王安石等人也已经出发了,带着汴京五十六万官员、军队和百姓,顺着汴河漕运水道一路南下。
汴河之上已经不能用千帆来形容这次迁都的壮举,整条汴河水道上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禁止任何船只驶入,现在却是整条汴河水道上都是船只。
迁都船队从汴京出发,顺着汴河一路南下,途经陈留、襄邑、应天府、永城、宿州、灵壁、盱眙七座大城市,然后从盱眙入隋唐大运河,途经淮阴、楚州、高邮、扬州四座大城,最后从瓜州进入长江,往东达到长江口,折向进入松江,中途进入黄浦江,到达上京。
这条水道长期以来的作用就是把东南的钱粮输送到汴京,维持汴京的虚假繁荣。
此时,王安石与司马光等人都站在船头,望着一路浩浩荡荡的船队,望着一路上因为这条水道而兴起的大城市。
“君实还是担心官家再开边事?”王安石问道。
“不全是官家那边,你不是说职方司最近传来北辽军队大规模调动的消息吗?”司马光担忧地说道。
见王安石一脸忧郁不再说话,司马光摇头叹息道:“如今大宋严重缺粮,官家还是坚持要拓展海外,设立金州,需要供应十万人的口粮还可以从流求调拨,这也就算了。可是,官家还要西征印度,攻打朱罗国,说好只派一万水师过去支援三佛齐就可以了。官家却硬是抽调了五万远征军,五万保甲军,要去扩大凌牙州,这里又是十万人的口粮。如果北辽乘机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古代,一旦出现粮荒,伴随而来的一定是兵灾。所谓兵灾,就是为了抢粮食。中国历朝历代,治乱循环,其实都是农业的脆弱性导致的。
精耕细作下的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农业又是非常不稳定的基本上靠天吃饭的产业。许多王朝差不多都是被天灾所毁灭的,旱蝗水震,是农业国家的杀手。
旱灾、蝗灾、水灾、地震,这四大杀手,一旦露出獠牙,那么粮食就会歉收,在精耕细作农业下增长起来的人口就会面临毁灭性打击。大量人口将死于饥荒!随后是为了夺取粮食而爆发的兵灾,兵灾一起,十室九空!
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就缔造了一个半亿帝国,汉朝人口达到了五千万。而汉武帝一朝前期,汉朝的版图还不包括广大的南方地区。可是,直到现在大宋开发了南方地区,大宋的人口也不过八千万。
汉朝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与宋朝相对比,那么阻扰大宋人口暴增的原因在那里?还是农业的脆弱性。
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七千万。隋朝大乱,人口锐减,在唐朝初立时,只有一千五百万。唐朝末年,人口规模达到六千万,还没有超过隋朝末年的水平。然而,历经五代之乱,当宋朝定鼎天下时,人口锐减到三千万,这还是因为五代之时,南方人口仍然保持着一定增长。
到现在,大宋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人口才上涨到八千万。人口增长是缓慢的,而要锐减只需要一次天灾,只需要一次兵灾。中国的治乱循环的根源就在这里。
很多人认为中国治乱循环的根源在于人地矛盾,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比如,现在的大宋,东南人口最多,人平均土地面积最少,但是东南却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反而能够接济汴京,生产出大量的商品粮。同时,也使得工商业更加繁荣。
而湖广地区和西南山区,人烟稀少,人平均土地面积最大,但是因为人口太少,无法做到精耕细作,而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导致粮食产量极低。
但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不高。成本高额加上收回成本的时间太长,修建水道驰道,迁徙人口开发,都是需要十分丰富的储备才能进行的。要开发一个地区,必须要运粮过去,作为开发的物资基础,然而,交通不便,运粮消耗太大,本来就不多的粮食储备大部分消耗在了运输途中。开荒就和打仗一般,是极其消耗钱粮的。
大宋本来极为富有,储备丰厚,但也被赵顼的大迁徙大开发折腾得差不多了,就连民间的最后一点潜力都被榨干了。
如果赵顼不是穿越为帝,并且控制了军队,这样的大移民大开发是不可能完成的。由此可见,人地矛盾是局部的,是相对的。脆弱的农业才是根源,交通不便才是根源。
“这也没有办法,官家毕竟太年轻了,我们只能竭尽所能为官家补漏洞了。其实,官家也有他的考虑。官家的眼界远比我们要远得多,我们总是忤逆官家也不好。皇权与相权之争,自唐起就越演越烈,朝堂之上的倾轧,受苦的还是底层百姓,但愿这次大选是一个终结点。”王安石安慰道。
“职方司的密报说,官家派出的十万印度远征军,没有向广东路各州要一粒粮食。”军部尚书熊本说道。
“哦,看来官家又是和上次一样,拿军备从交趾换粮食了。这样也好。”司马光心里也平静了一些。
从赵顼命令远征军从交趾换粮食,司马光知道了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