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蚍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火速加更,感谢支持!
————————————————————————————————————
三月二十六日,大顺军队进驻北京已过七日。
天空灰蒙蒙的,原先最是热闹的外城正阳门冷清寂寥,城门洞子内外扎设数重栅栏,众多头戴白帽外裹青衣的顺军甲士分布其间,严控出入。
风尘仆仆的陈洪范、赵元亨一行人夹在一群商贾间,缓缓而行。那边顺军有人上来盘问,陈洪范便与赵元亨稍稍向外,一转眼见着城墙上贴着许多告示,大略扫了两眼,上面都写着诸如“大师临城,秋毫无犯”、“因献城甚速,免尔民屠戮之苦”、“尔民各安生理,不得罢‘市”、“大兵扰害者,治以军法”等话语。
还没来得及看完,不远处忽地马蹄阵阵,但见上百骑转眼就从郊野奔近,领头的骑士出示了令牌,旋即栅栏搬开,容他们飞马入城。顺军进北京后,于内外城各门添设守门兵马,禁人出入,但顺军自家来回巡逻的马军以及商贾并不在禁止之列。
过不多时,城门洞子处传起几声吆喝,接着骡马铃叮叮当当,负责城门守备的顺军军官开始放商贾入内,每过一个人就喊一声,点记人数。
轮到陈洪范时,那军官看看他道:“如此老了还出来行商?”
陈洪范堆笑道:“生计所迫,从辽东来京城做些小本买卖。”
那军官听他口音的确是辽东的,点了点头道:“皇帝仁爱,念京城上下遭兵火,万民生计困顿,特降旨允许商贾往来,以补民需。你们现在都是大顺子民了,要念着大顺皇帝的好。”说着,伸手一指高悬在城楼上的两颗首级,“这两个厮初入城便争抢前门铺中绸缎,大顺皇帝亲下旨,捕获磔杀之,并枭首以示军法。你们在城中做生意,大可放开胆子,城中往来马军虽充斥街坊,但料想无人敢为难你们。”
陈洪范躬身行礼道:“多谢阁下指点。”从天津卫转来北京的路上,他就已经听说了顺军进城后的军纪,“商民仍旧张肆。兵淫掠者有禁,民抢攘者有禁,城军下城者有禁,犯者立死,断头截体”,确实有改朝换代王者之师的作风,如今亲临其境,倒不似有伪。
待进了正阳门,当先出现的便是来去如风的队队顺军马军,街道上不少百姓行走如故,有些避于道旁,有些来不及的则拱手赔礼,顺军马军自去,亦不诘责辱骂。商队把头见状,暗对陈洪范道:“我有亲戚在城内,他信中说顺军进城,虽偶有个别窃取钱银者,但很快都被缉拿问罪,至于淫、夺、斩、杀之类事,则尤未见也!”
陈洪范笑了一笑,对商队把头道:“兄弟,谢你带我入城。”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塞到对方手里,“拿它找湖广赵提督或东南郑家名下的钱庄银号,都可兑白银百两。”
那商队把头惊讶道:“你我是老乡,在天津有缘遇见,互相帮衬是该当的。”话这样说,手里还是将银票拿走了。当今之世,银票交钞大多形同废纸,有额难兑,但唯有山西晋商、湖广赵家、东南郑家几方开出的票依然炙手可热。
陈洪范与赵元亨并几个伴当在山川坛附近与商队分离,转而前往西城一家客栈落脚。那客栈是陈洪范家里人的产业,在北京一直经营得不错。
赵元亨路上问陈洪范道:“陈公,咱们临时改道,还能见着人吗?”
陈洪范笑笑道:“不改道才可能见不到。吴三桂已在来北京的路上了,咱们等着就行。”
他们奉赵当世的委托,此次北行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找现任辽东总兵吴三桂。
辽东、山海关一带的明军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辽东总兵吴三桂四万人,一部分关门总兵高第近万人。吴、高二人算是绝对的实力派,其中吴三桂则占据主导。
几日前,自山东临清州出发抵达天津三卫的陈洪范一行人刚想继续前往山海关,就听说了北京城陷落的消息。崇祯此前敕令蓟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及吴三桂等人从海、陆两路迁徙关外军民,并率军勤王。北京城破前夕,吴三桂还在指挥海船往返运送百姓入关,所以自然待在山海关附近。但北京风云突变,勤王已成泡影,值此微妙时局吴三桂会怎么做实在难料。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在松山堡之战大败,余波致使吴三桂的舅舅、前征辽前锋将军祖大寿在次年被清军围困,最终降清。祖大寿后来多次写信给吴三桂,劝他“翻然悔悟,决计归顺”,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并祖可法、张存仁、裴国珍等一大批因为各种原因降清的亲属、旧谊等亦是年年月月劝降不绝,但吴三桂始终没有答允。毕竟身为辽东明军,与清军攻杀十余年,一朝改颜,终究情自难堪,况且清国那边吴三桂的亲朋虽多,却远比不上留在北京的直系亲属来得重要。
吴三桂的老爹吴襄早年曾为辽东总兵,崇祯七年满洲兵犯边,吴襄与关门总兵尤世威分道西援大同府,结果失利,两人皆被罢黜下狱。直到去年清兵再次入寇且中原局势不利,吴襄才又被起用,由蓟辽总督王永吉上疏请求发给了俸禀,并在本年提督京营抵抗顺军。不过北京城既破,吴襄本人及吴家的很多家眷都被顺军俘获。李自成并没有为难吴家人,还让吴襄联名早前在大同府投降的姜瓖、居庸关投降的唐通、北直隶投降的马科等写信劝降吴三桂。
吴三桂手里的兵马虽多,但北京一破,他立刻被夹在西面顺军与东面清军两者之间,“内无军需,外无援旅”,局势之险恶远非他独力能够摆平。短短数日,摆在他面前供他抉择的有三条路:第一条,回攻北京,与顺军拼个鱼死网破,不成功便成仁,当大明的忠臣;第二条,接受大顺的招抚,前往北京面见李自成;第三条,重新出关投降清国。
第一条是最早被否决的,原因无他,北京城大顺军超过十万,强行攻击无异于飞蛾扑火,就算他吴三桂想为国捐躯,他手下的军将们也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而比起第三条,第二条的说服力显然更强。
在时人看来,顺军与清军虽皆为大明之敌,但有着本质的区别。顺军虽起为流寇,但为汉人,破北京、杀皇帝,纵观数千年,不过正常的改朝换代罢了。换顶不换底,老朱家的皇帝死了,底下官吏百姓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受的影响其实不大。顺军进北京,军容甚肃、纪律严明,百姓亦夹道欢迎,在门口设香案,大书“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连帽子上也贴“顺民”二字。有人激愤质问,却遭更多人反驳“太祖初时亦为寇”,... -->>
火速加更,感谢支持!
————————————————————————————————————
三月二十六日,大顺军队进驻北京已过七日。
天空灰蒙蒙的,原先最是热闹的外城正阳门冷清寂寥,城门洞子内外扎设数重栅栏,众多头戴白帽外裹青衣的顺军甲士分布其间,严控出入。
风尘仆仆的陈洪范、赵元亨一行人夹在一群商贾间,缓缓而行。那边顺军有人上来盘问,陈洪范便与赵元亨稍稍向外,一转眼见着城墙上贴着许多告示,大略扫了两眼,上面都写着诸如“大师临城,秋毫无犯”、“因献城甚速,免尔民屠戮之苦”、“尔民各安生理,不得罢‘市”、“大兵扰害者,治以军法”等话语。
还没来得及看完,不远处忽地马蹄阵阵,但见上百骑转眼就从郊野奔近,领头的骑士出示了令牌,旋即栅栏搬开,容他们飞马入城。顺军进北京后,于内外城各门添设守门兵马,禁人出入,但顺军自家来回巡逻的马军以及商贾并不在禁止之列。
过不多时,城门洞子处传起几声吆喝,接着骡马铃叮叮当当,负责城门守备的顺军军官开始放商贾入内,每过一个人就喊一声,点记人数。
轮到陈洪范时,那军官看看他道:“如此老了还出来行商?”
陈洪范堆笑道:“生计所迫,从辽东来京城做些小本买卖。”
那军官听他口音的确是辽东的,点了点头道:“皇帝仁爱,念京城上下遭兵火,万民生计困顿,特降旨允许商贾往来,以补民需。你们现在都是大顺子民了,要念着大顺皇帝的好。”说着,伸手一指高悬在城楼上的两颗首级,“这两个厮初入城便争抢前门铺中绸缎,大顺皇帝亲下旨,捕获磔杀之,并枭首以示军法。你们在城中做生意,大可放开胆子,城中往来马军虽充斥街坊,但料想无人敢为难你们。”
陈洪范躬身行礼道:“多谢阁下指点。”从天津卫转来北京的路上,他就已经听说了顺军进城后的军纪,“商民仍旧张肆。兵淫掠者有禁,民抢攘者有禁,城军下城者有禁,犯者立死,断头截体”,确实有改朝换代王者之师的作风,如今亲临其境,倒不似有伪。
待进了正阳门,当先出现的便是来去如风的队队顺军马军,街道上不少百姓行走如故,有些避于道旁,有些来不及的则拱手赔礼,顺军马军自去,亦不诘责辱骂。商队把头见状,暗对陈洪范道:“我有亲戚在城内,他信中说顺军进城,虽偶有个别窃取钱银者,但很快都被缉拿问罪,至于淫、夺、斩、杀之类事,则尤未见也!”
陈洪范笑了一笑,对商队把头道:“兄弟,谢你带我入城。”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塞到对方手里,“拿它找湖广赵提督或东南郑家名下的钱庄银号,都可兑白银百两。”
那商队把头惊讶道:“你我是老乡,在天津有缘遇见,互相帮衬是该当的。”话这样说,手里还是将银票拿走了。当今之世,银票交钞大多形同废纸,有额难兑,但唯有山西晋商、湖广赵家、东南郑家几方开出的票依然炙手可热。
陈洪范与赵元亨并几个伴当在山川坛附近与商队分离,转而前往西城一家客栈落脚。那客栈是陈洪范家里人的产业,在北京一直经营得不错。
赵元亨路上问陈洪范道:“陈公,咱们临时改道,还能见着人吗?”
陈洪范笑笑道:“不改道才可能见不到。吴三桂已在来北京的路上了,咱们等着就行。”
他们奉赵当世的委托,此次北行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找现任辽东总兵吴三桂。
辽东、山海关一带的明军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辽东总兵吴三桂四万人,一部分关门总兵高第近万人。吴、高二人算是绝对的实力派,其中吴三桂则占据主导。
几日前,自山东临清州出发抵达天津三卫的陈洪范一行人刚想继续前往山海关,就听说了北京城陷落的消息。崇祯此前敕令蓟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及吴三桂等人从海、陆两路迁徙关外军民,并率军勤王。北京城破前夕,吴三桂还在指挥海船往返运送百姓入关,所以自然待在山海关附近。但北京风云突变,勤王已成泡影,值此微妙时局吴三桂会怎么做实在难料。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在松山堡之战大败,余波致使吴三桂的舅舅、前征辽前锋将军祖大寿在次年被清军围困,最终降清。祖大寿后来多次写信给吴三桂,劝他“翻然悔悟,决计归顺”,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并祖可法、张存仁、裴国珍等一大批因为各种原因降清的亲属、旧谊等亦是年年月月劝降不绝,但吴三桂始终没有答允。毕竟身为辽东明军,与清军攻杀十余年,一朝改颜,终究情自难堪,况且清国那边吴三桂的亲朋虽多,却远比不上留在北京的直系亲属来得重要。
吴三桂的老爹吴襄早年曾为辽东总兵,崇祯七年满洲兵犯边,吴襄与关门总兵尤世威分道西援大同府,结果失利,两人皆被罢黜下狱。直到去年清兵再次入寇且中原局势不利,吴襄才又被起用,由蓟辽总督王永吉上疏请求发给了俸禀,并在本年提督京营抵抗顺军。不过北京城既破,吴襄本人及吴家的很多家眷都被顺军俘获。李自成并没有为难吴家人,还让吴襄联名早前在大同府投降的姜瓖、居庸关投降的唐通、北直隶投降的马科等写信劝降吴三桂。
吴三桂手里的兵马虽多,但北京一破,他立刻被夹在西面顺军与东面清军两者之间,“内无军需,外无援旅”,局势之险恶远非他独力能够摆平。短短数日,摆在他面前供他抉择的有三条路:第一条,回攻北京,与顺军拼个鱼死网破,不成功便成仁,当大明的忠臣;第二条,接受大顺的招抚,前往北京面见李自成;第三条,重新出关投降清国。
第一条是最早被否决的,原因无他,北京城大顺军超过十万,强行攻击无异于飞蛾扑火,就算他吴三桂想为国捐躯,他手下的军将们也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而比起第三条,第二条的说服力显然更强。
在时人看来,顺军与清军虽皆为大明之敌,但有着本质的区别。顺军虽起为流寇,但为汉人,破北京、杀皇帝,纵观数千年,不过正常的改朝换代罢了。换顶不换底,老朱家的皇帝死了,底下官吏百姓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受的影响其实不大。顺军进北京,军容甚肃、纪律严明,百姓亦夹道欢迎,在门口设香案,大书“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连帽子上也贴“顺民”二字。有人激愤质问,却遭更多人反驳“太祖初时亦为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