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工业民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人回到车间,王守武有些感慨,不由得向林强生介绍起了这些年国内发展半导体事业的成就和挫折。
目前国内的ic行业由“两霸”支撑,再加上无数的地方小厂,拼凑起了国内不强且产业零星分散的工业体系。南霸shanghai无线电十九厂(元件五厂拆分),北霸beijing国营东光电工878厂(由bj电子管厂<京东方前身>抽调一部分技术力量组建)。
在国外实行对华封锁的年代里,集成电路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是禁止向国内出口的。因此,在封闭的自力更生、计划经济年代里,这两厂的ic一度成为每年召开两次电子元器件订货会上最走俏的产品。当时一块j-k触发器要想马上拿到手,得要部长的亲笔批条。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ic在中国完全是卖方市场。七十年代上半期,一个工厂的ic年产量,只有几十万块,到七十年代末期,上无十九厂年产量才实破500万块,位居全国第一。
在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受国外ic迅速发展和国内“电子中心论”的影响,加上当时ic的价格偏高,一块与非门电路不断9★,变价曾达到500元,利润较大销售利润率有的厂高达40%以上,而货源又很紧张,因而造成各地ic厂点大量涌现,曾经形成过一股“ic热”。
当时不少省市自治区,以及其他一些工业部门都兴建了自己的ic工厂,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 在这期间,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四机部直属厂有749厂(永红器材厂)、871厂(天光集成电路厂)、 878厂(东光电工厂)、4433厂(风光电工厂)和4435厂(韶光电工厂)等。各省市所建厂中有名的有:shanghai元件五厂、上无七厂、上无十四厂、上无十九厂、su州半导体厂、chang州半导体厂、beijing市半导体器件二厂、三厂、五厂、六厂、tian津半导体(一)厂、航天部xi安691厂等等。
集成电路一经出现,随着设备和工艺的不断发展,集成度迅速提高。从小规模集成(ssi)。经过中规模集成(msl),很快发展到大规模集成(lsi),这在美国用了8年时间。而中国在初始发展阶段仅用7年时间走完这段路,与国外差距还不是很大。
1972年中国第一块p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为了加速发展lsi,中国接连召开了三次全国性会议。第一次1974年在京召开,第二次1975年在shanghai召开;第三次1977年在大三线gui州省召开。
为了提高工艺设备的技术水平,并了解国外ic发展的状况,在1973年中日邦交恢复一周年之际,中国组织了由14人参加的电子工业考察团赴日本考察ic产业,参观了日本当时八大ic公司:日立、nec、东芝、三菱、富士通、三洋、冲电气和夏普,以及不少设备制造厂。原先想与nec谈成全线引进,因政治和资金原因没有成功丢失了一次机会。
后来改为由七个单位从国外购买设备,期望建成七条工艺线。最后成线的只有beijing878厂。航天部shan西骊山771所和gui州都匀4433厂。
这一阶段15年,从研制小规模到大规模电路,在技术上中国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是从国外进口了一些水平较低的工艺设备,与国外差距逐渐加大。在这期间美国和日本已先后进入ic规模生产的阶段。
王守武向林强生介绍了这些,让林强生对国内ic产业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总的来说我国起步的时间比湾湾和韩国要早很多,而且技术成就也比较高。但是后来发展则缓慢了下来。加上国内动乱和国外的封锁,耽误了技术发展的时间。国内的ic产业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八十年代逐渐落后世界。而这个时间段,则是世界ic产业发展最快的一段重要时期!
现在林强生听完了王守武的介绍又有了新的想法,国内有着这么雄厚的半导体产业实力,虽然工业体系较为分散不成合力,分布也不合理。但是国... -->>
两人回到车间,王守武有些感慨,不由得向林强生介绍起了这些年国内发展半导体事业的成就和挫折。
目前国内的ic行业由“两霸”支撑,再加上无数的地方小厂,拼凑起了国内不强且产业零星分散的工业体系。南霸shanghai无线电十九厂(元件五厂拆分),北霸beijing国营东光电工878厂(由bj电子管厂<京东方前身>抽调一部分技术力量组建)。
在国外实行对华封锁的年代里,集成电路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是禁止向国内出口的。因此,在封闭的自力更生、计划经济年代里,这两厂的ic一度成为每年召开两次电子元器件订货会上最走俏的产品。当时一块j-k触发器要想马上拿到手,得要部长的亲笔批条。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ic在中国完全是卖方市场。七十年代上半期,一个工厂的ic年产量,只有几十万块,到七十年代末期,上无十九厂年产量才实破500万块,位居全国第一。
在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受国外ic迅速发展和国内“电子中心论”的影响,加上当时ic的价格偏高,一块与非门电路不断9★,变价曾达到500元,利润较大销售利润率有的厂高达40%以上,而货源又很紧张,因而造成各地ic厂点大量涌现,曾经形成过一股“ic热”。
当时不少省市自治区,以及其他一些工业部门都兴建了自己的ic工厂,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 在这期间,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四机部直属厂有749厂(永红器材厂)、871厂(天光集成电路厂)、 878厂(东光电工厂)、4433厂(风光电工厂)和4435厂(韶光电工厂)等。各省市所建厂中有名的有:shanghai元件五厂、上无七厂、上无十四厂、上无十九厂、su州半导体厂、chang州半导体厂、beijing市半导体器件二厂、三厂、五厂、六厂、tian津半导体(一)厂、航天部xi安691厂等等。
集成电路一经出现,随着设备和工艺的不断发展,集成度迅速提高。从小规模集成(ssi)。经过中规模集成(msl),很快发展到大规模集成(lsi),这在美国用了8年时间。而中国在初始发展阶段仅用7年时间走完这段路,与国外差距还不是很大。
1972年中国第一块p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为了加速发展lsi,中国接连召开了三次全国性会议。第一次1974年在京召开,第二次1975年在shanghai召开;第三次1977年在大三线gui州省召开。
为了提高工艺设备的技术水平,并了解国外ic发展的状况,在1973年中日邦交恢复一周年之际,中国组织了由14人参加的电子工业考察团赴日本考察ic产业,参观了日本当时八大ic公司:日立、nec、东芝、三菱、富士通、三洋、冲电气和夏普,以及不少设备制造厂。原先想与nec谈成全线引进,因政治和资金原因没有成功丢失了一次机会。
后来改为由七个单位从国外购买设备,期望建成七条工艺线。最后成线的只有beijing878厂。航天部shan西骊山771所和gui州都匀4433厂。
这一阶段15年,从研制小规模到大规模电路,在技术上中国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是从国外进口了一些水平较低的工艺设备,与国外差距逐渐加大。在这期间美国和日本已先后进入ic规模生产的阶段。
王守武向林强生介绍了这些,让林强生对国内ic产业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总的来说我国起步的时间比湾湾和韩国要早很多,而且技术成就也比较高。但是后来发展则缓慢了下来。加上国内动乱和国外的封锁,耽误了技术发展的时间。国内的ic产业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八十年代逐渐落后世界。而这个时间段,则是世界ic产业发展最快的一段重要时期!
现在林强生听完了王守武的介绍又有了新的想法,国内有着这么雄厚的半导体产业实力,虽然工业体系较为分散不成合力,分布也不合理。但是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