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东方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宝玉、宝钗、黛玉一般茶友,吃茶时讲究得不能再讲究了。他们或饮茶、或谈诗、或猜谜,都莫不清雅。至于近代或当代的名士就不胜枚举了,若我们把他们关于品茗的雅论收集起来,绝对可以编撰成一部中国品茗大典。其中,周作人的品茗论说就颇让人称道。不过,周作人在抗战期间,有过一段很不光彩的当汉奸的历史,对此,我们暂且不提。但要说到他那种嗜茶的体味,真能使人进入一种至高的境界。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闲,可抵十年尘梦。”闻此,我不喝茶也会坠入其境的。甚至,也能从中砸巴出些须滋味来。一时会欣欣然、陶陶然、飘飘然、超然于世,好不安怡。
我不是雅士,不过喝茶的历史算起来也有好几十年了。年幼时,身居商洛山中,所喝之茶,真正是那种粗茶。如:竹叶儿、野刺叶儿,等等;商州人都能采来作茶饮。后来,我在读杨绛先生文章时,看到先生有“茶即散文”一说颇觉得新奇。回头再看商州文化,觉得商州人的文雅,大致跟商州人善于饮茶不无关系。外乡人入得商洛山来,别小瞧山里那些纯朴的山民,他们说出的话让人听起来忒别扭,但如是让他们把所说的话用汉字写出来,那个雅劲儿真令人拍案叫绝!譬如:商州人要是烦你的话,他就会让你“避!”听是不中听的,但要比普通话叫人“滚!”就雅多了。再譬如把抱小孩不叫抱,而是叫“携”抱和携,显然后者就比前者文雅一些。
我是赞赏品茶的,也希望都市里多些像红茶坊这样的茶馆,无论是忙还是闲,都能找些时间到茶馆品茗片刻。文人可以在茶馆可以以茶会友,或谈些诗文;就是商人,到茶馆一边品茗,一边谈生意,总要比在酒店里胡吃海喝一桌强多了。我就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说酒桌上谈事儿,简直就是扯淡!即便是请朋友,我以为请朋友喝茶是最好的方式了!这样既能和朋友在一起休心养性,还能省些不必要的开销,也不至于让朋友说你这个人太小气吧!
其 三
某日,得闲。和几位朋友去喝茶,茶馆的老板我熟悉,见他忙得不可开交,我便叫来茶生端来功夫茶给众友泡制。我以为,既然大家是来茶馆品茗的,当然需要讲究些。所谓讲究,起码具备五个条件:茶、水、器、友、境,在我看来,唯有功夫茶符合以上要求。我这么说决非信口开河,咱们先看看功夫茶的茶具,它就很有特点;一般用的都是细瓷和紫砂壶两种。除了精致的小茶壶外,还有与其相配套的四只同样精致的小茶杯,个个小巧玲珑,惹人喜爱。其它的还有茶漏、闻香杯等辅助的茶具;其次是茶叶儿比较名贵,常用的有武夷茶中的大小红袍;安溪茶中的铁观音;还有上等的乌龙茶等。这些茶叶味醇耐泡,适合泡制。当然,要说最讲究的是它的泡制方法,那一道道工序就让人眼花缭乱。通常的工序是:先用沸水冲洗一遍茶具,然后再把茶叶装满茶壶,用滚开的水冲泡,盖上壶盖,继续用开水冲浇茶壶,用茶艺的术语说法这叫“关公巡逻”末了,斟茶时还要把小茶杯依次再冲一遍,戏称“韩信点兵”大约如此,这功夫茶便烙上了文化的印痕。至于说到友,这完全是为了一种喝茶的氛围,拟或是为了制造一种情调。台湾作家董桥先生说:“生客闯来啜茗渎神,旧朋串门喝茶不亦快哉!”或许,这真应验了“茶与同情”之说。茶向来与闲有关,因此,喝茶聊天儿是很自然的事儿了。而且还是一种最好的消遣的方式!
我在做编辑工作时,曾专门到过被誉为中国茶都的宜兴去感受茶文化。而最负盛名的紫砂壶,就出产在宜兴。旅人到了宜兴,就由不得你对茶的认识了。特别是去雨中的茶园,还有那满街的紫砂壶,使人倍感茶都茶文化的浓郁。陌生人到了宜兴,宜兴人少不了要向你大谈紫砂壶的妙处,言说紫砂壶泡茶不走味儿,贮茶不变色儿,盛夏不易馊儿,实有“含香聚淑”的好处。当然,宜兴人还会告诉你,品味是要经过反思的,如同筛子筛糠,精华罢、糟粕罢,就很容易分辨了。至于紫砂壶,在宜兴还有许多个美丽的传说。这也难怪,宜兴人用自己一双巧手,不但捏出了闻名遐迩的紫砂壶,而且捏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到了宜兴,我才知道什么叫大开眼界了。才知道中国茶文化的底蕴是怎样的博大精深。
说到这儿,我也似乎明白了古人,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他们在品茗时或作诗或填词,而且吟诵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出神入化。像皮日休的煮茶、刘禹锡的尝茶、秦观的满庭芳等等,实在是不胜枚举,值得玩味。我说过的,我虽然也有几十年的喝茶经历,但决不敢说自己就会喝茶。只能说更多的时候喝茶纯是为了解渴,即便是夜晚喝茶也不过为了提神醒脑罢!说到底,是为了码字的需要。如果真是为了有趣儿,那就得约了友人,或去茶馆,或把友人邀请到家里来,泡上一壶上好的茶,大家面对而坐,或谈书说艺,或闲聊市井话题,轻言娓娓,这当然是最安怡不过的事儿了。
宝玉、宝钗、黛玉一般茶友,吃茶时讲究得不能再讲究了。他们或饮茶、或谈诗、或猜谜,都莫不清雅。至于近代或当代的名士就不胜枚举了,若我们把他们关于品茗的雅论收集起来,绝对可以编撰成一部中国品茗大典。其中,周作人的品茗论说就颇让人称道。不过,周作人在抗战期间,有过一段很不光彩的当汉奸的历史,对此,我们暂且不提。但要说到他那种嗜茶的体味,真能使人进入一种至高的境界。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闲,可抵十年尘梦。”闻此,我不喝茶也会坠入其境的。甚至,也能从中砸巴出些须滋味来。一时会欣欣然、陶陶然、飘飘然、超然于世,好不安怡。
我不是雅士,不过喝茶的历史算起来也有好几十年了。年幼时,身居商洛山中,所喝之茶,真正是那种粗茶。如:竹叶儿、野刺叶儿,等等;商州人都能采来作茶饮。后来,我在读杨绛先生文章时,看到先生有“茶即散文”一说颇觉得新奇。回头再看商州文化,觉得商州人的文雅,大致跟商州人善于饮茶不无关系。外乡人入得商洛山来,别小瞧山里那些纯朴的山民,他们说出的话让人听起来忒别扭,但如是让他们把所说的话用汉字写出来,那个雅劲儿真令人拍案叫绝!譬如:商州人要是烦你的话,他就会让你“避!”听是不中听的,但要比普通话叫人“滚!”就雅多了。再譬如把抱小孩不叫抱,而是叫“携”抱和携,显然后者就比前者文雅一些。
我是赞赏品茶的,也希望都市里多些像红茶坊这样的茶馆,无论是忙还是闲,都能找些时间到茶馆品茗片刻。文人可以在茶馆可以以茶会友,或谈些诗文;就是商人,到茶馆一边品茗,一边谈生意,总要比在酒店里胡吃海喝一桌强多了。我就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说酒桌上谈事儿,简直就是扯淡!即便是请朋友,我以为请朋友喝茶是最好的方式了!这样既能和朋友在一起休心养性,还能省些不必要的开销,也不至于让朋友说你这个人太小气吧!
其 三
某日,得闲。和几位朋友去喝茶,茶馆的老板我熟悉,见他忙得不可开交,我便叫来茶生端来功夫茶给众友泡制。我以为,既然大家是来茶馆品茗的,当然需要讲究些。所谓讲究,起码具备五个条件:茶、水、器、友、境,在我看来,唯有功夫茶符合以上要求。我这么说决非信口开河,咱们先看看功夫茶的茶具,它就很有特点;一般用的都是细瓷和紫砂壶两种。除了精致的小茶壶外,还有与其相配套的四只同样精致的小茶杯,个个小巧玲珑,惹人喜爱。其它的还有茶漏、闻香杯等辅助的茶具;其次是茶叶儿比较名贵,常用的有武夷茶中的大小红袍;安溪茶中的铁观音;还有上等的乌龙茶等。这些茶叶味醇耐泡,适合泡制。当然,要说最讲究的是它的泡制方法,那一道道工序就让人眼花缭乱。通常的工序是:先用沸水冲洗一遍茶具,然后再把茶叶装满茶壶,用滚开的水冲泡,盖上壶盖,继续用开水冲浇茶壶,用茶艺的术语说法这叫“关公巡逻”末了,斟茶时还要把小茶杯依次再冲一遍,戏称“韩信点兵”大约如此,这功夫茶便烙上了文化的印痕。至于说到友,这完全是为了一种喝茶的氛围,拟或是为了制造一种情调。台湾作家董桥先生说:“生客闯来啜茗渎神,旧朋串门喝茶不亦快哉!”或许,这真应验了“茶与同情”之说。茶向来与闲有关,因此,喝茶聊天儿是很自然的事儿了。而且还是一种最好的消遣的方式!
我在做编辑工作时,曾专门到过被誉为中国茶都的宜兴去感受茶文化。而最负盛名的紫砂壶,就出产在宜兴。旅人到了宜兴,就由不得你对茶的认识了。特别是去雨中的茶园,还有那满街的紫砂壶,使人倍感茶都茶文化的浓郁。陌生人到了宜兴,宜兴人少不了要向你大谈紫砂壶的妙处,言说紫砂壶泡茶不走味儿,贮茶不变色儿,盛夏不易馊儿,实有“含香聚淑”的好处。当然,宜兴人还会告诉你,品味是要经过反思的,如同筛子筛糠,精华罢、糟粕罢,就很容易分辨了。至于紫砂壶,在宜兴还有许多个美丽的传说。这也难怪,宜兴人用自己一双巧手,不但捏出了闻名遐迩的紫砂壶,而且捏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到了宜兴,我才知道什么叫大开眼界了。才知道中国茶文化的底蕴是怎样的博大精深。
说到这儿,我也似乎明白了古人,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他们在品茗时或作诗或填词,而且吟诵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出神入化。像皮日休的煮茶、刘禹锡的尝茶、秦观的满庭芳等等,实在是不胜枚举,值得玩味。我说过的,我虽然也有几十年的喝茶经历,但决不敢说自己就会喝茶。只能说更多的时候喝茶纯是为了解渴,即便是夜晚喝茶也不过为了提神醒脑罢!说到底,是为了码字的需要。如果真是为了有趣儿,那就得约了友人,或去茶馆,或把友人邀请到家里来,泡上一壶上好的茶,大家面对而坐,或谈书说艺,或闲聊市井话题,轻言娓娓,这当然是最安怡不过的事儿了。